智能供配電平臺系統讓管電更便捷
什么是無人化的值守方式?
無人化的值守,其實質并非真正無人,而是將若干個變電站/配電室,通過不同的通訊路由集中到集中監控室中,通過一個集中監控中心完成集中監控,而在每個變電站/配電室中,不再設置值守人員,從而節約變電站/配電室的人力資源投入。
那么
在數字化的新時代
是否能給配電系統的運維人員
減輕壓力
帶來便捷?
答案:
智能配電系統
隨著云計算、大數據的實現,以及在各行業的普及,越來越多的設備支持網絡接入。例如物聯網、云計算、便宜的存儲、算法、大數據的收集和應用、手機軟件和無線網絡,這些數字化技術正在改變生活中的一切,同時也促使配電系統更加智能化,以適應新的發展需要。
數字化世界
到底會給人類帶來什么?
能夠給配電世界帶來什么樣的變革?
數字化
會給每個配電人、
配電設備帶來怎么樣的變革?
什么是智能配電系統?
智能配電系統是按用戶的需求,遵循配電系統的標準規范而二次開發的一套具有專業性強、自動化程度高、易使用、高性能、高可靠等特點的適用于低壓配電系統的電能管理系統。通過遙測和遙控可以合理調配負荷,實現優化運行,有效節約電能,并有高峰與低谷用電記錄,從而為能源管理提供了必要條件。
智能配電系統主要具備以下幾項優點
1)提高供電系統的安全可靠性。供電可靠性包括對供電系統實時的了解、對故障快速的反應和對意外停電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恢復供電。主要技術措施包括:環網供電、電纜化和不停電作業;采用小電流接地,自動補償接地電流,提高熄弧率;配電自動化、快速自愈和無縫自愈;應用分布式電源微網,在大電網停電時維持重要用戶供電。
2)預知隱患。系統實時監控所有回路的三相電流、電壓、有功/無功功率等電氣參數和開關位置狀態,并通過圖形界面實時反映在計算機屏幕上,刷新周期1~2 s??梢詫χ攸c關注的回路設置越限告警和變位等告警,一旦設定的事件發生,系統會以聲音和文字的形式通知運行人員,通過告警信息結合實際情況了解系統可能存在的隱患。一旦供電系統發生跳閘或者告警事件,系統會明確指出故障回路、故障類型,可以提供事故回放供運行人員分析,以便快速查找、排除故障。
3)保證供電質量。對諧波比較敏感的回路配置電能質量分析儀表進行實時監測,一旦諧波超出合理范圍,系統可以通知運行人員。主要技術措施包括:電壓、無功優化控制;配電自動化;應用柔性配電設備。
4)提高功率因數。實時監測配電系統的功率因數,當系統功率因數降低時通過自動投電容器來進行就地無功補償,使功率因數保持在0.95左右,這樣能減少變壓器容量和輸電線路無功負載,從而減少線路和變壓器損耗。
5)提高效率。智能配電系統能通過監控軟件和計算機技術的幫助,提高系統自動化水平,實現無人值班,大大節省供電系統運行維護的工作量,提高效率,節省人工。提高供電設備平均載荷率,不低于50%;減低線損率,不超過4%。主要技術措施包括:配電自動化;減少變電站備用容量;動態增容;實時電價、需求側管理和需求側響應。
6)兼容。支持分布式電源的大量接入,即插即用。主要技術措施包括:配電自動化;有源網絡技術;分布式電源保護控制技術;虛擬發電廠技術;分布式電源集中調度。
7)互動。用電信息互動:實現用電信息在供電企業與用戶間即時交換,創新用戶服務。能量互動:支持實時(動態)電價;支持用戶自備DER并網。主要技術措施包括:高級量測體系,需求側響應。
這么多優點
那么,是不是意味著
配電系統運維人員的春天來了?
以后他們生活應該是這樣滴.....
智能配電系統具備更多功能
1)更加智能的報警。報警的方式將會更加智能化,報警將會區分等級,并根據等級直接推送到運維、檢修人員的手機端,并能夠根據報警智能創建工單。依賴于大數據分析以后的智能報警,能夠計算報警的危害等級,報警可能導致的停電區域,將來的大數據分析平臺,可能針對用戶的報警設備,提供針對故障、報警的恢復預案,實現專家系統的管理功能。
2)智能化的現場運行監測。傳統系統中的現場運行監測,通常是將變配電系統轉換成電氣單線圖的方式進行現場狀態監測。部署在云端的管理平臺,將來趨勢可能是借助建筑信息模型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,BIM),直觀反映整個配電網絡的運行狀態,監測的范圍也不再局限于關鍵的開關,而是結合母線、末端配電系統,甚至是負載進行統一化的監測管理。
3)更加智能的運行數據監測。傳統系統中的現場運行監測,只能監測設備的運行信息。支持物聯網以后的斷路器,不僅僅能夠監測開關的運行狀態,同時能夠將斷路器的整定參數、負載特性以及設備運維數據一并上傳到部署在云端的管理平臺。通過大數據分析,對于相關負載特性合理性,整定參數配合合適性,以及關鍵提示信息,通過報警、專用分析APP、工單等方式提醒管理人員。
4)安全的歷史數據保存。傳統系統中的現場運行數據,都是保存在服務器或者磁盤陣列中,其容量有限。保存的歷史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時,數據不容易分享。在云端部署的管理平臺,借助IT互聯技術,能夠在不同的應用層級實施調用,而且數據的保存較就地系統而言更加安全可靠。
5)維護管理。傳統系統中的缺少維護管理的功能,缺少維護分析和管理功能。部署在云端的大平臺,支持通過APP,生成周期性維護工單,并在維護期前向維護人員發送手機短信提醒。在云端的管理平臺,能夠分析現場的設備運行數據,結合設備的運行參數歷史信息,利用大數據分析功能,自動生成斷路器的老化程度分析,并就老化程度,向運維管理人員提供提醒、報警、更換建議等實用性功能。
6)資產管理。傳統系統中的缺少資產管理的功能。針對用戶的資產管理需求,通常提供的就是設備運行臺賬報告。部署在云端的大平臺,借助大數據分析管理功能,將完成設備資料管理和追蹤,在傳統的管理系統中往往是手動創建文檔,然后運維人員收集管理的方式進行。在數字化趨勢下的文檔,將自動將相關產品的生產資料從生產廠家網站下載后進行轉儲;電氣成套信息,可以保存生產施工廠家提供的生產和竣工資料,轉儲到云端管理平臺;負載特性,通過負載廠家提供的相關資料收集轉儲;日常的運行臺賬,將在系統中定期自動生成;檢修維護資料,在系統中自動生產設備的檢修維護工單;一系列的資料支持追溯設備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查詢,無論在維護、檢修、老化、升級、改造等各個過程中,都會發揮重要作用。
7)危機管理。在斷路器發生緊急故障的情況下,部署在云端的大平臺將第一時間生成報警,向相關的人員提示:①故障回路信息;②故障造成的潛在影響,停電范圍評估;③緊急恢復供電操作步驟(倒閘操作步驟);④故障檢修預案。同時,部署在云端的管理平臺能夠自動創建檢修工單,并向相應的檢修人員定向派單,提醒檢修人員及時處理。檢修人員在完成檢修任務以后,能夠通過現場拍照回傳的方式,完成檢修記錄,達成檢修的閉環管理。
8)更加智能的報警。報警的方式將會更加智能化,報警將會區分等級,并根據等級直接推送到運維、檢修人員的手機端,并能夠根據報警智能創建工單。依賴于大數據分析以后的智能報警,能夠計算報警的危害等級,報警可能導致的停電區域,將來的大數據分析平臺,可能針對用戶的報警設備,提供針對故障、報警的恢復預案,實現專家系統的管理功能。
未來
借助IT系統的快速迭代開發模式,以及云端生態圈的建立,未來的配電系統運行監測和檢修管理,會有更多專業APP可用;同時,作為重要資源的專業工程師,也可能借助互聯網的入口,成為智能配電系統運維管理的資源之一,通過向不同的用戶現場提供專業服務體現和提升自身價值。
優點多、功能強
壓力小了
效率高了
2018,唯有努力加油了!
EA(資料來源:《電氣應用》雜志、2017 年電氣工程與設計應用高級技術論壇、電力羊小碩、國研中電EPTC、知乎、百度百科等,由電氣應用編輯部編輯整理,圖片來源:網絡)
無人化的值守,其實質并非真正無人,而是將若干個變電站/配電室,通過不同的通訊路由集中到集中監控室中,通過一個集中監控中心完成集中監控,而在每個變電站/配電室中,不再設置值守人員,從而節約變電站/配電室的人力資源投入。
那么
在數字化的新時代
是否能給配電系統的運維人員
減輕壓力
帶來便捷?
答案:
智能配電系統
隨著云計算、大數據的實現,以及在各行業的普及,越來越多的設備支持網絡接入。例如物聯網、云計算、便宜的存儲、算法、大數據的收集和應用、手機軟件和無線網絡,這些數字化技術正在改變生活中的一切,同時也促使配電系統更加智能化,以適應新的發展需要。
數字化世界
到底會給人類帶來什么?
能夠給配電世界帶來什么樣的變革?
數字化
會給每個配電人、
配電設備帶來怎么樣的變革?
什么是智能配電系統?
智能配電系統是按用戶的需求,遵循配電系統的標準規范而二次開發的一套具有專業性強、自動化程度高、易使用、高性能、高可靠等特點的適用于低壓配電系統的電能管理系統。通過遙測和遙控可以合理調配負荷,實現優化運行,有效節約電能,并有高峰與低谷用電記錄,從而為能源管理提供了必要條件。
智能配電系統主要具備以下幾項優點
1)提高供電系統的安全可靠性。供電可靠性包括對供電系統實時的了解、對故障快速的反應和對意外停電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恢復供電。主要技術措施包括:環網供電、電纜化和不停電作業;采用小電流接地,自動補償接地電流,提高熄弧率;配電自動化、快速自愈和無縫自愈;應用分布式電源微網,在大電網停電時維持重要用戶供電。
2)預知隱患。系統實時監控所有回路的三相電流、電壓、有功/無功功率等電氣參數和開關位置狀態,并通過圖形界面實時反映在計算機屏幕上,刷新周期1~2 s??梢詫χ攸c關注的回路設置越限告警和變位等告警,一旦設定的事件發生,系統會以聲音和文字的形式通知運行人員,通過告警信息結合實際情況了解系統可能存在的隱患。一旦供電系統發生跳閘或者告警事件,系統會明確指出故障回路、故障類型,可以提供事故回放供運行人員分析,以便快速查找、排除故障。
3)保證供電質量。對諧波比較敏感的回路配置電能質量分析儀表進行實時監測,一旦諧波超出合理范圍,系統可以通知運行人員。主要技術措施包括:電壓、無功優化控制;配電自動化;應用柔性配電設備。
4)提高功率因數。實時監測配電系統的功率因數,當系統功率因數降低時通過自動投電容器來進行就地無功補償,使功率因數保持在0.95左右,這樣能減少變壓器容量和輸電線路無功負載,從而減少線路和變壓器損耗。
5)提高效率。智能配電系統能通過監控軟件和計算機技術的幫助,提高系統自動化水平,實現無人值班,大大節省供電系統運行維護的工作量,提高效率,節省人工。提高供電設備平均載荷率,不低于50%;減低線損率,不超過4%。主要技術措施包括:配電自動化;減少變電站備用容量;動態增容;實時電價、需求側管理和需求側響應。
6)兼容。支持分布式電源的大量接入,即插即用。主要技術措施包括:配電自動化;有源網絡技術;分布式電源保護控制技術;虛擬發電廠技術;分布式電源集中調度。
7)互動。用電信息互動:實現用電信息在供電企業與用戶間即時交換,創新用戶服務。能量互動:支持實時(動態)電價;支持用戶自備DER并網。主要技術措施包括:高級量測體系,需求側響應。
這么多優點
那么,是不是意味著
配電系統運維人員的春天來了?
以后他們生活應該是這樣滴.....
智能配電系統具備更多功能
1)更加智能的報警。報警的方式將會更加智能化,報警將會區分等級,并根據等級直接推送到運維、檢修人員的手機端,并能夠根據報警智能創建工單。依賴于大數據分析以后的智能報警,能夠計算報警的危害等級,報警可能導致的停電區域,將來的大數據分析平臺,可能針對用戶的報警設備,提供針對故障、報警的恢復預案,實現專家系統的管理功能。
2)智能化的現場運行監測。傳統系統中的現場運行監測,通常是將變配電系統轉換成電氣單線圖的方式進行現場狀態監測。部署在云端的管理平臺,將來趨勢可能是借助建筑信息模型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,BIM),直觀反映整個配電網絡的運行狀態,監測的范圍也不再局限于關鍵的開關,而是結合母線、末端配電系統,甚至是負載進行統一化的監測管理。
3)更加智能的運行數據監測。傳統系統中的現場運行監測,只能監測設備的運行信息。支持物聯網以后的斷路器,不僅僅能夠監測開關的運行狀態,同時能夠將斷路器的整定參數、負載特性以及設備運維數據一并上傳到部署在云端的管理平臺。通過大數據分析,對于相關負載特性合理性,整定參數配合合適性,以及關鍵提示信息,通過報警、專用分析APP、工單等方式提醒管理人員。
4)安全的歷史數據保存。傳統系統中的現場運行數據,都是保存在服務器或者磁盤陣列中,其容量有限。保存的歷史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時,數據不容易分享。在云端部署的管理平臺,借助IT互聯技術,能夠在不同的應用層級實施調用,而且數據的保存較就地系統而言更加安全可靠。
5)維護管理。傳統系統中的缺少維護管理的功能,缺少維護分析和管理功能。部署在云端的大平臺,支持通過APP,生成周期性維護工單,并在維護期前向維護人員發送手機短信提醒。在云端的管理平臺,能夠分析現場的設備運行數據,結合設備的運行參數歷史信息,利用大數據分析功能,自動生成斷路器的老化程度分析,并就老化程度,向運維管理人員提供提醒、報警、更換建議等實用性功能。
6)資產管理。傳統系統中的缺少資產管理的功能。針對用戶的資產管理需求,通常提供的就是設備運行臺賬報告。部署在云端的大平臺,借助大數據分析管理功能,將完成設備資料管理和追蹤,在傳統的管理系統中往往是手動創建文檔,然后運維人員收集管理的方式進行。在數字化趨勢下的文檔,將自動將相關產品的生產資料從生產廠家網站下載后進行轉儲;電氣成套信息,可以保存生產施工廠家提供的生產和竣工資料,轉儲到云端管理平臺;負載特性,通過負載廠家提供的相關資料收集轉儲;日常的運行臺賬,將在系統中定期自動生成;檢修維護資料,在系統中自動生產設備的檢修維護工單;一系列的資料支持追溯設備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查詢,無論在維護、檢修、老化、升級、改造等各個過程中,都會發揮重要作用。
7)危機管理。在斷路器發生緊急故障的情況下,部署在云端的大平臺將第一時間生成報警,向相關的人員提示:①故障回路信息;②故障造成的潛在影響,停電范圍評估;③緊急恢復供電操作步驟(倒閘操作步驟);④故障檢修預案。同時,部署在云端的管理平臺能夠自動創建檢修工單,并向相應的檢修人員定向派單,提醒檢修人員及時處理。檢修人員在完成檢修任務以后,能夠通過現場拍照回傳的方式,完成檢修記錄,達成檢修的閉環管理。
8)更加智能的報警。報警的方式將會更加智能化,報警將會區分等級,并根據等級直接推送到運維、檢修人員的手機端,并能夠根據報警智能創建工單。依賴于大數據分析以后的智能報警,能夠計算報警的危害等級,報警可能導致的停電區域,將來的大數據分析平臺,可能針對用戶的報警設備,提供針對故障、報警的恢復預案,實現專家系統的管理功能。
未來
借助IT系統的快速迭代開發模式,以及云端生態圈的建立,未來的配電系統運行監測和檢修管理,會有更多專業APP可用;同時,作為重要資源的專業工程師,也可能借助互聯網的入口,成為智能配電系統運維管理的資源之一,通過向不同的用戶現場提供專業服務體現和提升自身價值。
優點多、功能強
壓力小了
效率高了
2018,唯有努力加油了!
EA(資料來源:《電氣應用》雜志、2017 年電氣工程與設計應用高級技術論壇、電力羊小碩、國研中電EPTC、知乎、百度百科等,由電氣應用編輯部編輯整理,圖片來源:網絡)